2025年9月29日下午,州科技局工作人员一行莅临我校,就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开展专题调研。我校“两山”实践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名誉院长谭建军接待并陪同调研,双方围绕学校科研现状、重点成果及转化路径进行了深入交流。

谭建军院长首先汇报了学校整体科研布局。在医学领域,学校依托医学部,聚焦癌症预防与治疗、道地药材开发等方向,开展了以西医为基础、结合本地资源特色的健康研究,部分成果已显现应用潜力。在工农业领域,学校积极响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重点介绍了智能工程学院的两个代表性项目:一是省级“山区地质灾害物联网感知预警系统”,目前已进入结题答辩阶段;二是州科技局资助的“采茶机器人”研发项目,作为赋能传统茶产业的创新实践,备受关注。谭建军院长详细介绍了采茶机器人的研发进展。第一代采茶机器人已完成研发与功能验证,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下实现茶叶识别、采摘、收集等全套流程,为后续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项目已产出多项专利、论文等成果,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成功培养了四届联合培养研究生,显示出较高的综合效益。更具应用前景的第二代采茶机器人正在全力研发中。据介绍,二代机将实现三大突破:一是从轨道式移动升级为四足行走,适应山区坡地茶园复杂地形;二是大幅提升采摘效率,目标替代3-5个人工;三是集成更多功能,为未来融入智慧茶园系统、实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体化管理奠定基础。项目团队由我校牵头,联合湖北民族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州农科院等多方力量,形成了产学研紧密协作的研发格局。
州科技局工作人员认真听取汇报,详细记录了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采茶机器人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们表示,州科技局将认真研究学校提出的诉求,积极协调资源,在项目立项、资金申请及争取省级资源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共同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助力将像采茶机器人这样的本土研发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推动恩施州茶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动力。
此次调研为校地协同创新注入了新动能。学校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力争产出更多具有转化价值的亮眼成果,为恩施州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