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2025年度SC专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11-04

    各单位、各学院:

    为支撑年度目标任务“二、更好的学习成效和更高的就业质量”关键指标3“雇主导向、升学导向和人生幸福的育人变革成效显著-SC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生课内外学习成效明显提高”,围绕“为学生创造更多教育价值”的底层逻辑,针对学生“不想学、学不会”问题快速响应、及时改进,学校决定开展“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 以下简称SC)的教学改革”专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SC教学改革的理念

    SC教学改革理念源自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著名教育专家赵炬明教授系统引入并发展了该理念,推动了SC教学改革的本土化实践。近年来,SC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文章中提到这一改革的多达2000多篇,华东师范大学、欧亚学院也相继报道SC教学改革。

    SC教学改革的理念建立在脑科学与学习科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人的认知规律。赵炬明教授指出,真正的教学改革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手段,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结果。教学应始于对学生学习困难与问题的深入研究,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将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改进作为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最终评价标准。

    二、选题范围

    (一)把学生学习作为研究对象。坚决将“学生学习”置于核心地位,而非仅仅关注教师“教”的行为或课程内容的呈现。研究对象是学生在特定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认知变化、情感态度及最终达成的学习成果。

    (二)把学生学习困难和问题作为研究起点。基于多维学情数据,如知识前测、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记录、作业分析等,精准识别并确定一个学生学习中最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互动参与度、小组讨论质量、作业完成过程、测验考试结果以及访谈或问卷中反馈的学习体验等。

    (三)把微改进融入课程设计,快速改。针对所识别的问题,设计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方案,对原有的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迭代式的“再设计”。这个解决方案可以是一个新的教学活动、一种教学策略、一项AI工具的应用,或是对考核评价方式的调整。其核心目的是直接破解学生在认知或技能习得上的障碍。解决方案不求大而全,而是“小而美”的精准干预。如,针对概念混淆,设计一个15分钟的对比辨析小组活动。设计的解决方案应该易于在下一次课或下一个教学单元中立即实施。避免需要长时间准备、审批的复杂改革,保证研究的敏捷性。

    (四)把学习效果改进作为研究效果的评价的唯一标准。研究效果的评价需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实证证据。评价不再仅仅是教师的主观感受,而是通过前后对比、对照组比较等方式,用数据衡量改革是否真正带来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评估维度可以通过随堂测验、作业、考试分数等量化数据评估知识/技能的习得程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质量、错误率的变化;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的变化等。

    (五)微改进报告的学术思考。教师选择一门课程进行完整的SC教学微改进。遵循实证研究规范,以确保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可重复性和改革价值。报告应当真实反映改进全过程,重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的具体问题(即发现的学生学习困难)和研究目的;二是具体的改进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三是用事实和数据展示改进前后学生的学习变化;四是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反思研究的局限性;最后总结本研究对特定教学情境的贡献,并提出下一步“微改进”的建议或可在更广范围内应用的启示。

    项目申请人围绕上述选题范围设计确定具体题目(应在选题条目所涵盖的范围之内)。

    三、项目类型及资助金额

    (一)重点项目:每项资助1万元。

    (二)一般项目:每项资助0.5万元。

    (三)申请人应在项目申请书中明确所申请的项目类型。

    (四)本次项目立项级别等同于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同级别。

    四、项目完成时限

    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研究时限自项目批准立项之日(以学校发文时间为准)起计算,鼓励提前申报结项,未经申请审批不允许延期结项,项目延期或调整项目组负责人须提交书面申请,经科研处审核批准后生效。

    五、申报时间

    2025年11月04日至2025年12月01日。

    六、申报条件

    项目负责人应为高校在编教学管理人员或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能真实承担并负责项目研究与实践工作。重点项目原则上需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七、结项要求

    各类项目结项所用公开成果须在相应位置明确标注“湖北恩施学院+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字样。

    (一)重点项目,满足以下成果中的1项:

    1.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篇(北大核心及以上)。

    2.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篇(所发省级以上期刊,须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并能查询获取,且被知网、万方、维普三大网之一收录)。

    3.国外权威期刊(索引)收录1篇及以上。

    4.公开出版相关研究成果出版物、教材、专著等1部(独著或第一作者)。

    (二)一般项目,满足以下成果中的1项:

    1.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篇(所发省级以上期刊,须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并能查询获取,且被知网、万方、维普三大网之一收录)。

    2.国外权威期刊(索引)收录1篇及以上。

    3.公开出版相关研究成果出版物、教材、专著等1部(项目负责人撰写字数1万字以上)。

    为鼓励立项项目对教育教学实践的驱动作用,研究成果可以以形成示范课或案例成果或数字资源,以及调查报告、实施方案以及能证明成果实践效果和推广价值的其他证明材料等替代(经学校评审确定是否达到结项要求),但替代成果禁止重复使用,不可使用于受资助的其他项目结题。

    八、其他事项

    (一)项目申请书(附件3)一式一份(专家组评审意见需三位与项目内容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副高及以上专家签署意见并签名)报送至科研处610A。同时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科研处廖理老师企业微信。

    (二)科研处受理项目申报材料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01日,逾期不予受理。

         

                        科研处

                     2025年11月04日